汉中文化网—最具文化品位的汉上网络家园
站内搜索:
首页
视点
人物
文史
旅游
民俗
行业
收藏
视频
商城
读吧
艺术
图片
您当前的位置:
汉中文化网
>
专题
>
汉风文化
难以割舍是乡情 ——师国华散文《渐行渐远的家乡》赏读
想哭,就想哭!一篇文章里只要写到母亲,我读着就会眼眶湿润,便会想起自己的母亲。 往往乡愁是从牵挂母亲开始的。刚刚离世的台湾著名大诗人余光中先生因一首《乡愁》,让我记住了那个精瘦的老人,还有小小的邮票、窄窄的海峡和大陆母亲。 小时候/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/我在这/母亲在那头 //
作客“惠风轩”散记
终于走过漫长的雨季,时令却已来到2017丁酉年立冬的节气。立冬这天,汉中大地阳光灿烂。当晚,赤土岭文协田也主席、诗人云飞先生和文友见贤思齐女士和我相约,欣然造访马俊惠先生的书法工作室。 马先生的工作室位于汉中老城区一处繁华地段,在一幢筒子楼的四层。一侧有高大的法梧掩映,
黄花河
这是一条美丽神奇令人难忘的河! 重阳,我和友人去了汉中市区以北22公里的黄花河。进入山门,只见陡崖迎面,崖北有一瀑布高悬泄下20多米,垂落在斗状石窝里,声如闷雷,大气磅礴,斜阳西照,水珠金黄银白相间,后询问林场职工得知因此叫金银斗。山崖虽陡但有栈道盘旋而上,约十多分钟,出些微汗即
站在高楼望故乡
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为自己和故乡隔着不太远的,甚至可以用肉眼眺望到的距离而感到深深的幸福。可最近几年来,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,这种优越感和幸福感渐渐离我远去了。 站在高楼向东遥望,早已寻不见故乡的哪怕一丝一毫的影子。张眼碰壁,挡住视线的,是短短几年间拔地而起的蔓延到天边的高楼,我只
每一颗种子都在冬天做好了发芽的准备
一 我喜欢植物学家描写的这一幕:在深秋初冬,寒冷到来之时,所有的植物都停止了生长,它们在春天和夏天积蓄的能量,都变成了果子——这果子是喂养其它生物长大的营养,也是它自己传宗接代的种子。 此后每一颗小草和每一株大树,都做好了经历寒冬的准备——在一个寒风呼
浴火重生 凤凰涅槃----“山水相映 秀甲天下”的汶川地震十年祭
《列子·汤问》记载:“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折天柱,绝地维,故天倾西北,日月星辰就焉;地不满东南,故百川水潦归焉。” 这是儿时学过的课文里所描写的关于: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,共工失败了,于是共工发怒用头去撞倒了耸入云天的不周山,于是,支撑上天的天柱折断了,系
美丽汉江之三生三世
汉江,是长江最大的支流。汉中因她得名,刘邦藉此建立西汉王朝。在她的支流褒河,魏王曹操挥毫泼墨,留下汉隶瑰宝“衮雪”。2000多年后,她还是我的家乡——汉中的母亲河,一道最靓丽的风景,一张最具魅力的名片。她的前世、今生、来世,让汉中儿女魂牵梦萦。
给宝岛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
亲爱的宝岛台湾小朋友: 你们好!我是陕西省汉中市东塔民族小学三(3)班的卢欣怡。今天写这封信,我要同你们聊一聊我的家乡——汉中。相信听了我的介绍,你们一定会对这里非常感兴趣的! 美丽的汉中是我的家乡,她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,这里美丽、富饶、历史悠久,是个可爱
年 关
六年前,腊八刚过。 马老大就天天指派他的傻儿子去关口看看“龟儿子们”来了没有。 三五天下来还不见镇区民政上的人影影,这马老大就骂咧开了“这些龟儿子,不管老子们的死活了?等到十五再不来,我们背起烂铺盖卷卷去区政府过年去!” 这是古褒斜栈道的南口,
游走在剪刀上的精气神
知道边凤兰不在的消息,她己去世几天了,留给我的,是一声声的叹息。 认识边凤兰,是二十多年前的事,一见她我就发现,她是把精神溶入剪纸的人。 黑格尔在《精神现象学》中说到,精神不是独立存在的。它渗透在人们的意识中,潜伏在社会群体里,也在某一项工作中得以体现。比
共92条记录
首页
上一页
下一页
尾页
第7页
共10页
推荐
更多 >>
·
贾平凹: 凡是熊猫住的地方 都是好...
·
中国西北地区茶马古道与略阳的历史文化...
·
汉中——古人类绵延不绝的世界胜地
·
汉调桄桄的伴秦特色
·
陕西秦岭南麓首次发掘出土早期现代人化...
·
汉中市文化产业调研座谈会在城固召开
·
梁中效|汉水女神颂
·
古代汉中社会演变
推荐
更多 >>
关于我们
|
联系我们
|
合作机会
|
友情链接
|
隐私保护
|
网上投稿
|
陕西网络辟谣
|
手机版阅读
汉中文化网
www.hzwhwang.com
版权所有
陕ICP备16010438号-1
网站编辑E-mail:bianji@hzwhwang.com QQ:3477833007
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7号 号
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文域名:
汉中文化.com
汉中市互联网违法和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6-2226631